通大故事-米乐app官方

最新动态
  • 03
    2023-04
    从一个校区到四个校区,从18名到280多名,从上百人次到上万人次……过去二十年,老同志们退而不休,在这里谈心明理、启迪人生。思想上有困惑、学习中有难题、心理上有障碍、生活中有迷茫……二十年里,大学生们自觉走进这里,吐露心声、寻求帮助、重拾信心。这里上演的每一场“老少对话”,被当事学生盛赞“温馨的绿洲”。而在更多人眼里,这里更像是大学生思想修养的加油站、业务学习的辅导站、生活道路的指导站、心理健康的咨询站、扶贫帮困的接待站、学生与校方沟通的联络站。这里,是教育部关工委首批确定的全国高校十大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之一、由南通大学首创成立的“谈心屋”,受到中央和省、厅关工委高度关注和肯定。细语和声,让思想冰解的破3月7日,周二,金城、沈玉华、沈宝衡、顾勇等四位退休老同志又如约坐在一起,召开每周一次的南通大学关工委秘书处工作例会。这次会议的主题除了讨论学校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事宜,还包括近期“谈心屋”值班安排和春雨宣讲团的内容设计等具体事项。自从2003年4月创建“谈心屋”,原南通医学院副院长陈长华和原南通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金城等老同志都一路见证、参与护航这座小屋拓土、生长。“一批有觉悟、有知识
    2023-04-03
  • 20
    2023-03
    身为示范,言传身教润育桃李;为人师表,倾心教学兢兢业业。从教32年来,医学院副院长吕广明教授爱岗敬业,一直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相关工作,勤勤恳恳立足于人才培养第一线,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教学中把最新前沿进展的解剖学知识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不久前,他获评2022年“江苏省教学名师”。面对荣誉,他说道:“我希望能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到通精极致、尽善尽美。”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吕广明于1986年进入原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在五年的潜心学习后,他于1991年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留校任教。“如果有人问我从师而未从医会不会有遗憾,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我选择成为一名人体解剖学的老师,那就潜心地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吕广明以此为自身发展的起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自身教学讲课能力。他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2016年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21年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充分体现了他过硬的专业能力。“‘六卓越一拔尖’的人才培养计划2.0不仅对培养拔尖人才提出一定的要求,对我们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吕广明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上好专业课,紧跟时
    2023-03-20
  • 13
    2023-03
    “学思践悟二十大,争做时代弄潮儿,欢迎来到‘青心向党’理论微宣讲,我是今天的宣讲员展丽。本期宣讲的主题是:绿色作底,绘就大美滨江新时代画卷……”在南通大学,“行走的思政课堂”青年理论宣讲团依托“青心向党”微宣讲栏目,制作并推送了三期“二十大微宣讲”主题视频,以青春力量传播党的声音,校园反响热烈。2019年以来,南通大学将“行走的思政课堂”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以“名师传播理论、名嘴传授经验、学生深入实践”特色活动为依托,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实现了学校与地方协同联动、受教与宣教双向赋能的良好局面。引进来,“思政小课堂”更具“含金量”在高校,思政课堂始终要有自己的底色。思政教育作为马院课堂的底色,如何擦得更亮、叫得更响?通大马院在探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首倡成立“马列经典著作读书会”,引导学生在“读书”中了解著作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铭记其中的金句名言并从中获取当代启示的做法,无疑锤炼了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去年被保送到东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石佳,就在吴日明老师指导的读书会中度过了本科四年时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为了让思政课堂不限于书本、止于
    2023-03-13
  • 08
    2023-03
    宣讲雷锋精神,在幼小心灵中种下的奉献种子;学以致用,让专业所学成为服务社会的本事;助老助残,普及健康知识,传递爱与温暖;守护“长江微笑”,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之际,通大“莫文隋”与雷锋精神同行,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知”上下功夫 架起爱心桥梁“如果有人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文学眼中文师范201班顾恩玮作为课堂“小老师”提问道,面对讲台下争先恐后举起的小手,她感到特别欣慰,“前期的准备过程可能会感到枯燥,但是一进到课堂我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3月3日下午,文学院“七彩课堂”团队经过一个星期的备课和材料准备,来到南通实验小学北校区,通过情景演绎方式为六年级三个班的小同学们开展“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主题班会课,引导小朋友们争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我想成为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我要成为老师,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在南通文华小学,教育科学学院“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也积极通过雷锋故事宣讲帮助小朋友们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课堂上,小朋友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并将心得体会写在了明信片上。“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就是小朋友们争先
    2023-03-08
  • 05
    2022-12
    三天三夜,72小时的奋战,高压赛制下,每一位参赛队员都废寝忘食、分秒必争,用知识与坚韧与时间赛跑,以优秀水平完成赛题;配合默契、不懈探索,以进取之姿勇攀数学建模之峰,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不久前,我校学生团队从五万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为学校在此项竞赛的战绩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树立信念 笃志前行“一等奖是竞赛的结果,坚持是团队的成功密钥。”初次参赛就摘得桂冠的电子信息工程204班冯长乐、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01班刁永杰和电子信息工程204班罗坤难掩喜悦的心情。这支“首次亮相”的小队自组队以来,三人就抱着势必走到最后的信念,从未轻言放弃。“如果没有坚持的信念,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刁永杰说道,“比赛最重要的就是你有什么问题要和队友及时沟通,这样才能实打实发挥出‘1 1 13’的力量。”“取得好成绩是同学们努力过后的水到渠成。”指导老师、理学院陆海华副教授评价道。他一直认为这支队伍具有获奖的能力,“三个都是我教过的学生,他们的技术能力是过硬的,同时他们对于数学建模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期望队员们能将此次在竞赛中学到的课外知识继续钻研下
    2022-12-05
  • 29
    2022-11
    11月20日晚,一场以“庆祝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在意大利籍外教、南通大学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roberto带领下,浓情献演南通大剧院。这是南通大学交响乐团今年11月以来为通城人民送上的第二场高雅演出。11名外籍教师是两场演出中不折不扣的实力担当,为创新推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外籍教师引进力度不断加大、数量稳定增长、作用发挥日益显著,我校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化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升。遇见通大 拥抱通大去年6月开始在艺术学院教授声乐的意大利籍教师beatrice,因为在中国的几次演出而认识通大,表示“来到学校的第一刻,就被这里深深吸引住了”,决意借助通大舞台分享她对歌剧的认识与热爱;两年前加盟智能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巴基斯坦籍教师jaward,十分满意通大提供的科研平台,“能与中国顶级学府的院士团队及医学、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我感到无上光荣”……自从国际交流合作成为高校第五大功能,我校便坚定地把引进外籍教师、留住外籍教师作为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科研水平的重要抓手,大力开
    2022-11-29
  • 23
    2022-11
    有效利用gps控制系统,及时改变算法演变时间,让高速状态之下的小车依旧完美地按照既定轨道运行,为未来智能汽车高速运行提供有效参考;使用云台和舵机,创新设计小车结构,通过电磁识别搬运,让实用性小车成为可能;自主编写算法,实现多车队列变化,让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协作更加默契……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总决赛赛场上,我校三支参赛团队在智能小车上不断创新,分别斩获了极速越野组、智能视觉组、多车编队组一等奖。冲刺,飞速越野!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型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工程实践探索性的全国顶级赛事,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个学科专业。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耿俊杰、焦仕杰和来自张謇学院的李正鹏组队报名参加了极速越野组项目。比赛中用到的智能小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极速越野组指定使用的小车模型是所有组别中最大的,既要求小车按轨前进,又要注重小车的速度。三位同学选择了一款可以让小车速度达到十多米每秒的电机,然而在高速的状态下的小车总是难以控制,发生偏移驶出跑道是常有的事。“我们实验
    2022-11-23
  • 31
    202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今年国自然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生命科学学院7个项目获得青年基金立项,延续了近年来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此次获批立项的国自然项目,主要来自刘东和王凯两位教授的科研团队,是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工作抓团队、团队科研看“头雁”、“头雁”领航“群雁”飞的一大例证。学院:科研需要团队推动科研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研究活动,需要久久为功、孜孜以求。科研团队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问题,有技能互补并愿意为共同目标相互承担责任,更容易促进成果产出。对于具有全球性竞争特征的自然科学研究来说,个人单打独斗远不及团队协作来得更顺利,走得更远。生命科学学院深谙此道。为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更多有效科研,学院不仅在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培育学科建设中,凝练出植物抗逆机制及资源利用、发育与人类相关疾病、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等特色学科方向,还结合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方向组建十几个以学科带头人为pi(principle investigator,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团队,做到学科建设与科研团队建设“两手抓”。“我们要求学院所有老师都加入与各自专业相契合的团队,希望通过这种人才资源
    2022-10-31
  • 27
    2022-09
    金风玉露,秋风送爽。九月的通大又迎来了新鲜的“血液”,校园里处处是“欢迎新同学”的横幅与立牌,灿然一新的迎新氛围扑面而来。带着父母的叮咛,背上沉甸的行囊,8226名本科新生朝气蓬勃,怀揣着激情和梦想,步入了百十通大,开启新的人生历程。他们当中,或多才多艺,或独立自主。他们表示“要以昂扬的斗志在南通大学扬帆逐梦”。才艺满满,他们获奖无数据不完全统计,超过30%的2022级新生在中学阶段获得各类大奖,其中30余人曾获国际赛事奖项、217人曾获国家级奖项、258人曾获省级奖项,还有409名新生有乐器、舞蹈、书画等特长。信息科学学院的新生严律曾获得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二等奖。高考结束后,他走进了南通大学综合评价考场。“南通大学一直就是我的首选,是我第一志愿的大学。”怀着对电子仪器的兴趣,他选择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谈及大学四年,他对学习生活已有了紧密的规划,“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会多参加科研竞赛,不辜负自己的大学时光。”曾获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的何珺茹是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小萌新”。她也同样计划着在大学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锻炼自己。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录
    2022-09-27
  • 23
    2022-09
    2012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014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esi全球机构排名从2013年的2953位上升到今年9月的第1344位,共跃升1609位;自然指数全国内地高校排名从2018年首次上榜的第181位上升到历史最优排名第91位,共跃升90位……过去十年,我校学科建设步伐加快、实力增强,迈上新台阶;科研工作全面发力、多点开花,实现新突破。牵住“牛鼻子”,打造“硬核力”。2012年以来,我校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持续强化学科特色打造和特色学科建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一个个不断抬升显示度的特色学科、一项项累积科研贡献度的项目,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聚动能、添砝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构建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和统领,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十年来,校党政坚持“高峰引领、重点突破、统筹发展”,推动实施学科建设提升工程,构建出“高峰培育学科、高原建设学科、特色发展学科、基础学科与交叉学
    2022-09-23
  • 16
    2022-09
    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5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累进创新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项、铜奖5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项;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金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9项……我校这十年来人才培养标志性成绩显著,在各类办学指标中“百花齐放”,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永恒的核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形成“学在通大、成长在通大、发展在通大”的良好校风。这一组组数据、一串串硕果正是学校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生动体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思政工作大格局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
    2022-09-16
  • 15
    2022-08
    “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知识或者人生经验,是我感到最充实和快乐的事。”从教24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沈小燕教授一直保持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做青年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如何让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沈小燕一直在努力。理论与实务结合是她的一大教学特色,在课堂上,除了讲授书本知识,沈小燕尤其注重结合相关财务实践,以案例教学的模式带动同学们跳出课本,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把课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她说道,通过分小组长期跟踪不同上市公司案例分析,根据课堂节奏设计案例分析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十多年,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占比,降低期末成绩的比重,让大家学习目的重在过程而不仅是应付考试。除此之外,随机的小组发言、自由组合的案例、课堂汇报,沈小燕独特的教学举措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了夯实学生所学的知识,沈小燕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给研究生们开组会。“我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会要求每位研究生每周交一份“周汇报”,将自己目前已完成的、未来想完成的内容都记录下来
    2022-08-15
  • 08
    2022-08
    三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从青葱少年到两鬓霜华,她始终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徐广飞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重实际、求实效为育人基本原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考核结果为优秀,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同行的美誉。教学精湛,潜心育人“徐老师始终将专业、教学和学生放在第一位,全身心地投入课程教学。”这是许多学生对徐老师的一致评价。徐广飞常常语重心长地叮嘱学生:“大学是成长成才的黄金期,要重视课堂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力求知行合一。”她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临床营养技能水平过硬,临床职业医师首次通过率更是位居学校医学类专业前列,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担任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期间,她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本科教育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本为本”,践行 “四个回归”,专业获批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起,为提升临床医学生的营养学素养,她开设了《临床营养学》选修课,近年来,针对国内临床营养学教材欠缺的现状,她积极与全国其他高校教师交流合作,主编出版了全国医药“十
    2022-08-08
  • 21
    2022-06
    横向科研项目立项944项,合同经费数再创历史新高;与通富微电合作成功获批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与崇川区政府共建南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江苏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立项建设和200万元中央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技术转移中心连续第五年入选全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这是过去一年我校在服务地方工作方面书写的闪亮答卷。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与学校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发挥科研优势,加大m6米乐app登录的技术支持,增强科技创新动能,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模式,并提供跟进式服务,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为确保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通大贡献”。打好政策“组合拳”今年5月,电气工程学院张雷老师的发明专利“抑制sic mosfet 串扰的高关断阻抗驱动电路”,通过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78天就完成了从申请到授权的全流程。此消息经“南通大学产学研”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布,鼓舞了一大批偏实用性研究的“新工科”教师。张雷说,学校在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后第一时间申请主体备案并成功加入专利预审资格名录,大大缩短了专利申请审查周期,不仅
    2022-06-21
  • 27
    2022-05
    赋能地方 凝聚校地相长“合作力”作为百余年老校,南通大学以“办有责任担当的大学”为己任,坚持“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在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上孜孜以求,积极为地方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和科技创新支持,形成了校地互动、合作互赢的良好局面。过去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志杰、顾玉平、王明华等 9 名老师,纷纷奔走在南通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中职院校、群团组织中间,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宣讲。此前,学院还与南通市委宣传部共同组建了新时代理论武装中心,并联合举办研讨会,与崇川区城东街道结对共建“学习不止青年社”,为地方发展提供思想理论武装和科学方法体系。而当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与地方建设产生越来越密集的“碰撞”,校地合作就有了更广阔的舞台。2021年,纺织服装学院张瑜教授团队凭借“高强高效土工复合材料的非织造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斩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创新开发的超长纤维均匀梳理成网装备、宽幅高速高定量针刺装备、常温冷轧覆膜及多功能复合装备,目前正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环境综合治理、围海造田、国防和核工业设施等国家
    2022-05-2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