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通大-米乐app官方

最新动态
  • 28
    2023-02
    2月28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以《退役运动员,进校当教练》为题,采访我校击剑运动队教练员、击剑选修课老师、退役击剑运动员樊芹芹。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出台的《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更多高水平的退役运动员以教练员的身份进入教育系统。樊芹芹表示,上课时会更注重动作的细节,由于能讲到“点”上,同学们更容易理解。交汇点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新华日报》http://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168430layountindex=3date=20230228siteid=2id=1交汇点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0/ldx9qngttqiljje2/1
    2023-02-28
  • 27
    2023-02
    2月24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以《南通大学研发出新型防护服》为题,关注我校学子科研成果。据报道,我校防护服研发学生团队突破了现有产品面料耐久性能差、抗菌抗病毒持久性低和阻隔膜透气透湿能力弱的瓶颈。这种新型防护服实现了面料的可重复使用,面料的舒适性和防护性得到大幅提升,满足了使用者在不同环境的防护需求。自去年2月至今,该新型防护服已在多家医疗卫生单位试用,反馈表明该产品防护性能可靠、穿脱方便,能有效提升穿着舒适感及工作效率。中国科技网、掌上南通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新华日报》http://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167027layountindex=3date=20230224siteid=2id=1中国科技网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02/f3c28a71701c42158bb0ec9dd29f3271.shtml掌上南通https://mob.nttv.cn/h5appcz/article/202302/735420bfdf934d35ae1f
    2023-02-27
  • 27
    2023-02
    2月20日,由南通市文明办、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南通市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新时代的活雷锋”主题画展在南通大学图书馆开幕,开启了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新学期第一课。人民日报app、新华网、光明日报app、中国日报网、中国美术报公众号、紫牛新闻等媒体平台纷纷关注,并进行相关报道。据报道,我校艺术学院学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提示精神,围绕新时代雷锋式人物与事迹,发挥专业特长,采用漫画这一艺术语言展现了新时代雷锋式人物无私奉献的故事,让学雷锋、做好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孙婷 张甜甜)相关链接:人民日报app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4055496/rmh34055496新华网http://js.news.cn/2023-02/23/c_1129390951.htm光明日报app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111e3be521544552a08e45847d4cc6e0中国日报网https://js.china
    2023-02-27
  • 24
    2023-02
    2月23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在“聚焦就业”专栏以《南通大学 就业覆盖每名毕业生》为题报道我校就业服务举措。据报道,我校通过组织开展就业意愿意向问卷调查、建立就业基地信息工作群、校友带动、开设线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等方式,坚决落实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全员全力、用心用情,把就业服务工作做精做细,全覆盖到每名毕业生。(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4736689/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
    2023-02-24
  • 17
    2023-02
    2月17日出版的《江苏教育报》头版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之“翼”》为题,关注我校智慧校园建设。近日,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结合本次大会“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的主题,我校教育技术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宋子昀表示,智慧校园建设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捷化服务。例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为师范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以及进行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了支持;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在历史场馆和虚拟世界中进行体验和学习;慕课的推广,也让大学一流课程突破校园边界。(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m.epaper.jsenews.com/index.php/home/index/index/appkey/298/date/2023-02-17/advert/1/page/1334712/t/1676595638.html
    2023-02-17
  • 18
    2023-01
    1月18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以《三位一体,稳稳托起发展第一要务》为题,就加强深度融合,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问题,专访省政协委员、我校党委书记尚庆飞。尚庆飞表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我校将立足自身使命,自觉担当作为,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积极服务、积极融入南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南通的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我校坚持传承弘扬先校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与市委市政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切实把我校办成南通人民满意的大学。(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301/18/node_3.html#content_1155936
    2023-01-18
  • 15
    2023-01
    1月13日晚,央视一套播出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第十二集《一江碧水》,报道我校省重点高端智库专家保护长江母亲河的观点。2022年12月28日起,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连续播出,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各领域的新实践新气象,集中展现新时代的奋斗者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奠定幸福基石;盘点国之重器与民生保障的密切联系,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化呈现国资央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和非凡成就。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江碧水》介绍了各界力量如何科学开展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共护一江碧水,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片中介绍了2022年10月7日,我校智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石健教授、地理科学学院杨净博士赴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调研的情况。位于江苏宜兴的国内首座污水处理概念厂,传统污水正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水厂中心有一座特别的“咖啡厅”,冲调咖啡所使用的水,是经过处理、由污水变成的“永续水”。污水在复杂处理过程中,有机质废弃物经过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能
    2023-01-15
  • 06
    2023-01
    1月6日出版的《江苏教育报》头版刊发我校校长施卫东题为《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高校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潜心立德树人;要严谨求实治学,敢于开拓创新;要牢筑“命运共同体”意识,共谋学校发展。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帮助教师全面发展,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台子、指路子、压担子”,有效实现了“扶上马、送一程、指方向”的目标。我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扎根中国大地,不断追求卓越,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通大力量。(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m.epaper.jsenews.com/index.php/home/article/index/appkey/298/date/2023-01-06/page/1311988/aid/7325170.html
    2023-01-06
  • 01
    2022-12
    12月1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以《外籍教师:南通大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题,聚焦我校外籍人才队伍建设。文章从“遇见通大 拥抱通大”“开放教学 启迪智慧”“专注科研 服务发展”三方面介绍了外籍教师在我校国际化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李清湘表示,把服务对象变成工作力量,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理念,也是开展人才工作的落脚点。引进高层次外籍科研人才,推动提升国际化科研水平,为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作出应有贡献。(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s://paper.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12/372232.shtm?id=372232
    2022-12-01
  • 16
    2022-11
    11月16日,《人民政协报》刊登全国政协高质量发展委员读书群之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专题讨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我校校长施卫东以《扎根中国大地,传承好张謇精神的教育特质》为题,积极建言献策。文章指出,我校在百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凝练出张謇精神的三大教育特质——“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教育追求,“祈通中西、力求精进” 的教育原则,“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育理念。我校以德为先,精为要,适为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传承创新张謇先生的办学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不断追求卓越,全力冲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加快建设教育强 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ad/con/202211/16/content_33835.html
    2022-11-16
  • 02
    2022-11
    11月2日出版的《江苏教育报》以《为乡村振兴添智,为美丽中国赋能》为题,报道我校教师多措并举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据报道,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们发挥专业特长,从黄土地到盐碱地,从田地间到实验室,维护生态平衡,给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活力。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党委鼓励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服务民生和地方经济建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作出贡献。(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m.epaper.jsenews.com/index.php/home/article/index/appkey/298/date/2022-11-02/page/1277458/aid/7143025.html
    2022-11-02
  • 02
    2022-10
    10月1日,中国科技网在《江河奔腾看中国》栏目以《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为题,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问题专访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成长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为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路线图、总抓手,因此,沿江11个省市要把自身放在全国发展大局、放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格局中来看。长江全流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全线整治,扮靓沿江生态颜值;坚持市域协同,提升绿色发展指数;坚持制度创新,构建高效体制机制。以科技协同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走生态优先发展之路是当前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变经济方式的重要举措。共下区域一盘棋,形成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上中下联动的良性发展态势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路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发挥长江经济带的整体优势和引领作用,构建贯通东西南北中、带动沿海沿江沿边、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s://7043198cd93a14583c83da8d2a2e8e49wzqx.v.ntu.edu.cn:4443
    2022-10-02
  • 30
    2022-09
    9月30日出版的《光明日报》以《一抹鲜亮的红在指尖跃动》为题,报道我校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非遗撕纸艺术研究所所长翟天麟的故事。据报道,翟天麟讲述了自己创作红色主题撕纸作品的心路历程。她将自己在采风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融入撕纸创作中,让传统非遗与红色故事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她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传递理想信念之光,让它照耀更多青年的前行之路。(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9/30/nw.d110000gmrb_20220930_2-07.htm
    2022-09-30
  • 02
    2022-09
    8月31日,《中国知识产权报》以《加速构建良好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为题,报道了我校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促成“一种多晶硅铸锭生长的控制方法及其工艺”专利成果转化应用的典型案例。该专利发明人之一、我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王强接受了《中国知识产权报》采访。该专利技术针对太阳能级硅片生产过程中成品率低、硅材料废料多、杂质浓度高等问题,创新了提纯工艺,大大提升了回收材料的成品率,通过应用该专利技术,多晶硅生产出的优质品率可提升10%,生产效率大幅提高。2021下半年,该专利技术在江苏省第二届专利(成果)拍卖季活动中拍卖成功,以50万元的成交价转让给南通友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校企进一步深入合作,该专利技术在企业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累计为企业增加了3000多万元的产值。近年来,我校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积极融入江苏省“专利拍卖”、“揭榜挂帅”等技术转移年度品牌活动,多举措、广途径、强力度推进我校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打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组合拳”,专利质量提升和转化运用工作成效显著,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
    2022-09-02
  • 22
    2022-07
    7月21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报道我校学子获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一等奖。据报道,本次大赛聚焦“数智交通、低碳运输”,从数字化、智能化角度开展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创新研究,助力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刘禹凡、章强、李爽、彭俊祥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马永杰完成的作品《基于多传感器的无人扫地车系统优化研究与应用》获一等奖。又讯 7月2日—3日,第六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在我校举行。大赛得到央广网、《中国交通报》、中国交通新闻网、交汇点、紫牛新闻、《江苏科技报》、南通发布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据悉,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于2016年创办,迄今为止已举办6届。本届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全国高校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联盟主办,南通大学承办。大赛自今年2月启动,历时5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的参赛作品110件,经过专家组匿名评审,共有55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我校提交的4件作品全部入围决赛,其中3件作品获一等奖,另有1件作品获二等奖,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张娜)相关链接:《中国交通报》:https://cdca1547a50e128676bf8338f1a29abfwzqx.v.ntu.edu.cn:4443
    2022-07-2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