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业赛铜奖、江苏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特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先进个人……
连日来,我校教育科学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捷报频传,人才培养改革成效初显。荣耀背后带来的是深层次的思考: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学院,该如何培养未来的“卓越教师”?
近几年,该学院以申报国家级“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江苏省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等为抓手,提出实施 “三五工程”、“四一工程”,探索出一条培养“情能结合”高品质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之路。
“三五工程”:建设优良学风,繁荣学术文化
06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担任多所幼儿园“总园长”的优秀校友査峥嵘前不久做客教科院“三五讲座”,以《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为题,与教科院学生畅谈职业生涯规划。査峥嵘的一句“不求完美,但求尽善尽美”让应用心理161班的张钦斐印象深刻,“进大学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迷茫、不知所措,听了查老师的讲座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了前进的方向,目标跟规划也渐渐清晰明朗起来。”张钦斐对医学研究方面很有兴趣,除了发展自己的爱好,他还准备在大四考研,以争取未来有更多的实践平台。
“高水平讲座是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理念传播与知识传递的学术平台。我们鼓励本科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至少听取25场高水平讲座。”教科院院长邓宏宝解释道,“三五培养工程还包括要求学生四年至少阅读25本专业书籍、获取5种及以上专业技能资格证书。”
专业书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丰富学生情感与内涵。走进教学楼3号楼105教室,新生们埋头认真看书的身影总是最先映入眼帘,静悄悄的自习室,只有写字、翻书页的声音沙沙作响。小教174班的李钰正专心致志地看着卢梭的《爱弥儿》。高中时期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李钰很少有课余看书的时间,这让她难免有些小遗憾。欣喜的是,大学时间相对充裕,课外时间多了起来,学院也鼓励多读书、读好书。“我们都不是带着任务去读书,而是自觉地自发地去读书,养成了一种习惯。”李钰感受最深的就是班级学术氛围浓厚。
2017年的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刚刚落下帷幕,随着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学前152班张刘丽走出考场后长长地舒了口气。一直忙于教师资格证备考的她,回忆起复习期间的状态时深有感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她专门绘制了一本手杖,每天严格按照所列计划复习和作息。“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能够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学院的三五工程对我们获取的证书数目有一定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鞭策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张刘丽激动地说,“想到这些都是为了我日后的就业创业铺路,我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三五培养工程”是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学术素养的重要举措。“三五看起来简单,实则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还是有挑战性的,我们的学生都很不简单。”17级新生辅导员陈淑慧欣慰地笑了笑。她拿起手上的《“三五工程”手册》解释道,“学生每听一次讲座、看一本书、获得一类证书都会在上面存有记录,这个成就是伴随他们一生的。”
“四一工程”:培育专业情感,提高职业技能
“我这周看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是抬头仰望月亮呢,还是低头捡起一枚六便士,我们要直面选择理想还是选择现实的问题。”“我看的是《世界的凛冬》”……周日的晚自习教室内,小教164班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这是他们每周例行的班级阅读交流会。班主任李祖祥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及时记录自己思想,他说,读书交流能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宽视野,交流会也逐渐成为班级的品牌。
小教师范162(定向)班主任徐志刚一直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每周的粉笔字练习课,18号楼1125教室里大大小小的黑板上,都布满了学生的作品,端端正正的楷体,笔画间无不彰显着写字人的用心。“字是人的又一张面孔,写一手好看的字首先就能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袁瑞辰深知书法的重要性,他在第一节课上一笔一划地将这句话记在了本子上,以时刻提醒自己好好练习书法。学院为检验“三字一话”训练成效,每年都会举办为期两个月的“行知杯”师范生技能大赛。小教16z班的孙小婷是今年上半年技能大赛的冠军,她坦言持之以恒的练习以及灵活的临帖描摹让她受益匪浅,这个第一名,她也实至名归。特色晨舞也是“四一工程”基本技能训练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每天早上六点四十分,近300名新生集中在主校区图书馆南广场,迎着初升的太阳,伴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青春靓丽的风采,成了清晨校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四一工程’即‘一人一艺,一班一品’,是为了让学生培养或提升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才艺或技能,从而建成具有较高品质、独特品味的特色班级。”教科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徐红波是“四一工程”的“总设计师”。谈起四一工程他如数家珍:“师范生的培养要求是‘一专多能’,即便不需要做到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作为未来教师,有一两项自己的才艺,也是基本要求。”在学院“四一工程”活动的大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自主报名课外乐器辅导班,古筝、二胡、吉他、小提琴、葫芦丝等应有尽有。为给学生提供锻炼才艺的更好平台,教科院特地购置70多台(套)古筝、吉他、琵琶等乐器,将原本的办公用房腾出隔间,建立起三大间拥有25台钢琴的琴房供学生免费使用。
曼妙的古典舞蹈、精彩的乐器弹奏、优美的书法展示……近日,这场名为“韶华之约·阳光路上”的迎新生文艺晚会让教科院师生叹为观止的同时,还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非比寻常的意义。晚会既是对学院实施整一年“四一工程”的集中展示,也是对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集中检阅。在晚会上担任乐器合奏《大鱼》钢琴演奏的孙雨溪深感自豪,“我们真的是很优秀!”
“情能结合”:凝练培养特色,铺开卓越之路
“三五工程”与“四一工程”计划作为教科院的特色品牌活动,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与育人智慧,体现了学院“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的育人导向,彰显了学院培养“情能结合”高品质学生的目标追求,是学院在新阶段提出的集理想化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崭新的育人载体,更是对“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最新探索。
在“两大工程”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科院喜报频传,涌现出大批的优秀学子。2016年的“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教科院“扶苗计划”团队代表南通大学斩获金奖。2017年6月,在第十五届中南谷江苏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中,教科院作品《学前情境教育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荣获特等奖。
“三五工程”的实施,还带动了全院的学风建设。三年来,教科院四年制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节节攀升,2015届为12.72%,2016届上升为17.55%,2017届上升到20.6%。“四一工程”的实施也成效初现,涌现了一批专业基本功扎实、才艺突出的优秀集体和个人。近三年,教科院师范生参加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每年都有学生获得一等奖,所有参赛学生全部获奖;教科院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在中国结编织、折纸比赛中曾荣获第一、第二名,每年均有重量级奖项斩获,获奖率达100%。教科院的人才培养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
“我们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未来卓越教师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邓宏宝坦言,“两大工程只是卓越教师培养的路径选择,但培养具有大爱情怀、职业情感和卓越能力的未来教师,我们还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继往开来,为教育铺路;不忘初心,展望美好宏图,教科院党总支书记陈炜对人才培养改革充满了信心,他说:“我们要加强爱的教育,继续优化改革两大工程,继续创新改革育人新模式,为培养“情能结合”高品质未来卓越教师写出新篇章。”
(校报学生记者 崔春琴 通讯员 刘杨 刘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