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把思政之光洒向教育细微之处-米乐app官方

2963
分享

发布时间:2021-11-08 20:45阅读次数:2963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陈妍

近日,“课程思政主题活动月”在通大校园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学院老师轮番登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一堂堂有趣、有料的专业课“纷至沓来”,赢得学生纷纷点赞。

这是学校以学生为本推进思政教育,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的又一创新举措。近年来,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之光洒向教育细微之处,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江苏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特等奖……


配强队伍,铸牢思政育人阵地

在南通大学,一个名为“快乐虎”的抖音号受到学生的热捧。从去年12月开通至今,已有1.6万多粉丝,获赞5.4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或学生家长。

开通这一抖音号的,正是校党委书记浦玉忠。近一年来,该平台已发布了80余条视频作品,在宣传学校各类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成为与同学互动交流的“桥梁”。和蔼可亲,既“潮”又“接地气”,许多同学成为了浦玉忠的“粉丝”,还给他取了个爱称“快乐虎爷爷”。

“学生的思想、需要和兴趣走到哪里,高校的德育、管理、服务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浦玉忠形容这种跟进式教育,不仅有利于科学决策,更在于“参与学生生命的成长”。虽然是校领导,但他一直坚持做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在浦玉忠的带领下,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纷纷结合专业背景,走进学生,带头做班主任、讲思政课,“贴身”了解关心学生需求,第一时间掌握并解决学生工作难题。

校领导作表率,教师们也纷纷扛起了“思政担”。近年来,学校建强思政教师队伍,专门实施高层次人才(思政教师类)引进优惠政策,通过校内转岗补充专职思政课教师,广大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归属感更强了。一批批专业教师轮流走上讲台,将理论联系实际,开设各类思政专题讲座,为学生带来精神养分。学生们感慨地说:“这些课程不仅能让我们入耳、入脑、入心,更为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将来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辅导员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环节。学校加强专职辅导员配备,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优秀辅导员和长期担任辅导员直接考察聘用等三种方式分批次配齐,全部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极大地调动了专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2020年以来,新增专职辅导员30人。

得益于学校的优厚政策,辅导员陈烨感慨地说:“这次入编更增强了对思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在新的征程上,我会继续以奋斗之姿去迎接新挑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触动点和共鸣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还面向全体辅导员开展了“领航”研习争先、“导航”先锋引领、“远航”实训竞技、“护航”笃行实践的“四航”行动。对此,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辅导员陈丽深表认同:“‘四航行动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激发了同学生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及用心用情用爱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行动自觉。

全过程引导、多维度并举、多角度渗透,一股全校上下合力育人的浓厚思政教育氛围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用活资源,提升思政育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讲好思政课,没有几把“刷子”不行。

去年10月份以来,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如火如荼地举行。从学院院长、到资深教授、到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他们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主题,结合生动的案例,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点赞声。

为了将思政课上新、上活,广大思政课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蔡娟教授从“疫情之下,中国与美国何以如此不同?”展开,阐述了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深刻意蕴;曹莉老师以“动物园老虎咬人案”“正义女神的蒙眼布”等为例,启发同学们培养法治思维;张馨老师则通过大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引导同学们了解廉洁文化、树立廉洁意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大思政课教师主动将党史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既讲活了党史,又丰富了思政教育内涵。在《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一课中,课程主讲教师朱丹彤在介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根据中国国情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深情朗诵了毛主席的词作《清平乐·蒋桂战争》,声情并茂的朗诵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也帮助同学们更加形象、感性地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内容。

专业理论厚实,案例鲜活生动,这样的思政课堂让不少学生听完直呼“过瘾”。课后,同学们纷纷在网上留言:“向枯燥乏味说no,通大的思政课真香!”

一方面,通过教授示范课、教学比武等方式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胆实行教学改革,并派出教师参加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

今年上半年,学校大胆改革《形势与政策》课,面向全校招聘最优秀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竞争上岗”,这一改革打破了以往由各学院、部门兼职教师四、五十人都来讲同一门课的局面,避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参差不齐。改革举措实行以来,共有10名优秀老师脱颖而出,另外还邀请到2名校外专家参与其中。他们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聆听到高质量的思政课程。

“从一起讲到竞争讲,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用活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有效提升了思政课教学质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文华说。


拓宽思路,广开思政育人渠道

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既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牵手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是学校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中打造的又一战略合作平台。

为助力南通打造理论宣讲高地,早在2018年,我校便与南通市委宣传部联合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现实应用和实践总结方面展开研究,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三年来,双方通过共建学科基地、教学团队、专家智库、实践基地,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服务渠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截至目前,学院先后聘请6位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和党政领导担任客座教授。“理论名嘴”的加盟壮大了通大思政课队伍,他们向广大师生介绍、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创新理论。在市委宣传部计划建设的10个“理论名师工作室”中,学校6位老师入选,分别在如东县、崇川区、海安市、开发区、如皋市、启东市开设了“理论名师工作室”。2018年以来,学校共有9位老师在南通市范围开设理论讲座超过200场,受众达上万人次。

作为服务海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务实之举,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海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开创了高校与地方文明实践共促、共享、共赢的新局面。

以共建为契机,学校师生走向街道、社区、田野,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寻常百姓家。“我们可以有收获稻子的喜悦,但我们不能有焚烧秸秆的肆虐;我们可以有享受江鲜海鲜的微笑,但我们不能有排放污水的粗暴。”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通过理论宣讲、舞台剧、访谈等节目,深入浅出、形式多样地展示了一场思想盛宴,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共鸣。

从教室搬入村居,从三尺讲台移到乡间田野,一堂堂“田野上的思政课”充分激发了思政课堂的“内生动力”,打通了思政课堂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10月,南通市委宣传部与南通大学再次共同成立新时代理论武装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南通大学专家学者及南通市“理论名嘴”为研究骨干,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为顾问,围绕如何不断推动党的理论武装、探索理论武装的规律性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研究总结新时代理论武装的南通实践、南通方案,使其走出江苏,走向全国。

“理论名嘴进校园更好地拓宽了年轻教师的理论视野,理论名师进社会则有助于将高校教师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传播到百姓心田,他们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生动局面。”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明明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只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真正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新时代的思政课必将越办越好。”浦玉忠说。

(校报记者 陈妍)

我校教师上思政课。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