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论证会
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1月29日下午,我校召开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论证会。ieee fellow、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院长程玉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汪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周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物电学院高建军教授应邀参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出席会议。
施佺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为学校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方案把脉问诊、论证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我校历史沿革,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我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
徐骏介绍了我校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的成立背景和建设进展。他表示,学校在集成电路相关学科领域积累了优良的师资力量,建立了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积极推动学科建设,加强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为南通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专家们认真听取了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关于申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汇报,审阅了相关申报材料,并与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交流。经过质询与讨论,专家组认为我校集成电路学科形成了完整的学科布局,整体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升,有较强的科研创新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能力;学科建设方案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以打造富有南通特色的集成电路发展为目标,立德树人为根本,实现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学科布局具有很好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表示建设方案符合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的定位和要求。同时,专家组建议在学科建设发展中要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凝练科研方向、加强国际合作。
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党总支书记卢兵主持论证会,表示学院将认真梳理研究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方案,着力推动学院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聚焦学科前沿,强化交叉融合,为集成电路事业发展助力赋能,为“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积极贡献,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提供支撑。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教师代表参加论证会。
又讯 1月29日上午,我校举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与产学研合作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理事长、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时龙兴出席会议并讲话。
我校开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与产学研合作研讨
徐骏介绍了南通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南通市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方面起步早、发展快,形成了以封装测试为主体并向设计、制造、装备和材料等前延后伸的全产业链条。他还从平台优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等几个方面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的成立背景和建设情况。
时龙兴对我校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的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注重学科交叉。集成电路是知识密集型的交叉学科,涵盖领域广,横跨物理、化学、材料、化工等多个学科,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成为一级学科后,相关专业间的互融性、互通性将大大增强。二是要注重产教融合。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产教融合是必然趋势,涉及专业机构层面、协会联盟层面、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企业层面等五个维度,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可实现。三是要注重基础研究。高校应该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促进成果转化。
研讨会上,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赵继聪介绍了我校集成电路学科专业建设情况。清华大学南京凌华集成电路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华瑜敏介绍了清华大学南京凌华集成电路技术研究院概况及其开展的产学研相关工作。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秘书长沈克强、秘书宋慧滨就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的具体工作及其承办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工作分别进行介绍。
与会专家就当前高校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和产教融合路径等热点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并就我校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从学校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成果认定和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党总支书记卢兵主持研讨会。学院教师代表参加研讨会。
(袁樱/文 校报记者 范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