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师者风范(五)-米乐app官方

886
分享

发布时间:2017-04-24 00:00阅读次数:886来源单位:宣传部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题记: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


南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周建忠有很多的头衔,但都抵不过教师这个角色在他心里的分量。

坚守讲台:本分天职,陶醉享受

“作为一名教师,我特别喜欢讲课,带着强烈的成就感、陶醉感,可以综合前贤、指点江山。”面带笑容的周建忠自豪地说。

从1978年至今,周建忠的教师生涯已有39年。在这期间,他不仅担任学校多个部门的行政职务,而且积极地行走在开拓科研道路上。但无论行政任务多繁,科研任务多重,每学期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始终是他不变的选择。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不管职称多高,科研成绩多好,都应该牢记教书这个天职。

周建忠博览群书、博闻强志,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丰富的生活阅历、简单的生活小事都会成为他丰富的教学素材。他常常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将传递知识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相结合。晦涩难懂的古文在他的讲解下总能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为了让我们充分理解楚辞中的祭祀文化,周老师结合自己给岳父深夜守灵的经历,形象具体地加深我们对屈原作品中灵氛缥缈意境的理解。”汉语言文学131班的陈荔莎如是说。师生的互动、思想的流动、精神的提升、质量的提高,是周建忠不断追求的授课境界。他认为,只有坚守讲台,手持粉笔,在黑板上指点江山、挥洒才华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屈原、李白天生是官迷,而周建忠天生就是喜欢上课。他还积极地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传递给青年教师,在给青年教师做培训讲座时,他多次告诫青年教师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在周建忠的心里并不止步于给学生上课,他赋予了教师新的含义。这些年来,他积极在全国各地为初中、高中、大学,企业、政府、公益组织,专业教师、业余文化爱好者、不同学科人才开设各类讲座,从楚辞到古典诗词创作,从兰文化到反腐倡廉,从中小学教材编写到怎么上好语文课,周建忠将他所学不遗余力地传递给社会。“作为人文学科的教师,自觉担负起传播文明、普及文化的责任,义不容辞。”他谦虚而面带微笑地说道。

周建忠的学生陈亮对于老师的生活趣味及授课方式也有深刻地理解:“他喜欢喝咖啡、喜欢追剧、喜欢做家务,他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先贤的行迹中提炼智慧以审视当下,然后自然亲切地告诉你。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教者有方:慈严有度,因材施教

周建忠温和的性格给人很深的印象,不论是他的学生还是与他一起共事的同事,提到他,大家说出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噢,周老师啊,很随和”。

在自己的散文中,周建忠多次写到自己的性格受到二姨娘及父母的影响,他很感激他们,并希望自己把这种有温度的性格情怀带给身边的人。

2007年,憨厚老实、不善言辞的王业强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成为周建忠老师的学生。因周建忠大部分时间在南通工作,所以师生见面次数少。每次见面,王业强总是面带怯色,当要谈到论文写作情况时,更是担心不已。为了缓解压力,每次和王业强见面,周建忠从不会直接询问论文和学习的情况,而是与他畅聊家乡的事和南京的风土人情。“他本来就憨厚老实,如果我每次见他再严厉训斥,那他不是要吓死。”周建忠开玩笑地说道。

何继恒在博士毕业前一年,因怀孕身体不适,影响了论文进度。周建忠了解情况后,鼓励她要以身体为重,可以适当延缓毕业时间。“正是周老师的理解、关心与爱护,我才能顶住各方压力,把生活与学业处理地很顺当。”何继恒感慨道。

面对不同学生,周建忠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天资基础采用了不同的施教方式。15年入学的研究生吴翔,兴趣广泛又热衷于参与校内外各类活动,这与研究生阶段应该静心读书、专心专一的学习要求有点不符。周建忠多次向他强调,不要把自己当作本科生,什么都要参加,而要把精力放在研究上。10届研究生何秀鹏英语基础较好,周建忠根据他的特长为他选择了“楚辞英译研究”这一课题,进一步拓宽了何秀鹏研究的国际化视角。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同的是教育方式,相同的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爱。

因为自己小时候过过苦日子,也受到过别人的帮助,所以周建忠在自己成为教师后,也主动地去帮助学生,用自己一点行动把爱传递下去。

对于自己的研究生,他每年都会从自己的课题经费里拿出钱资助他们买书和生活。每年他还在上课班级的本科生中找四名贫困生,每人捐助500元。

“老师慈而严,温而厉,他为培养我们所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是我们一生宝贵的财富。”周建忠老师的助手胡彦感慨道。

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周建忠通过“青蓝工程”,师徒传承育人才,先后指导青年教师19人,纪晓建、陈亮、施仲贞、贾捷等一大批周建忠培养的学生已经成为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栋梁之才。

周建忠用有情怀,更有温度的方式教书育人,他带给了学生内心的温暖和自信的勇气去面对生活的种种。

照亮未来:基业百年,树人为本

2016年4月10日,周建忠的微信响起,好友向他发来当日《经济日报》的周末副刊,并告知读到了他学生写他的故事。

已经人到中年的张正在题为《自知之明》的文章中写道:“我忘不了大学里研究《楚辞》的周建忠教授的一句话:‘一件事情我没有研究过,就不好轻易发表意见。’回顾自己,中年以后,人多的场合我渐渐变得少言寡语,不敢轻易说三道四。因为我发现,自己研究过的东西实在太少,有胆量说出口又自信不会贻笑大方的话实在有限。”

事后,周建忠想了好久,都没能想起这是自己那一年带过的学生。他幽默地说:“没想到多年以后,还有学生能记得我这个身材不高、容颜不帅的老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教学过程中,周建忠不仅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科研,更将自己总结体会的为人处世道理以及各方面生活经验,毫不保留地言传身教给学生。

常威是周建忠引以为豪的弟子,他在攻读硕士阶段发表10多篇高质量论文,硕士论文还获评省级优秀论文,并顺利考取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常威性格内向,见人放不开,但他能吃苦肯用功,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他的学业。倒是他的性格叫我担心,我就不断鼓励他要突破自我,充满自信,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做一个阳光男孩。”周建忠说。

“每次师门聚餐,老师会要求大家讲笑话活跃气氛,每次老师都会让我先讲。”常威说,“没有老师的鼓励引导,我不可能进步这么大,我将永远记住老师的教诲之恩。”

施仲贞对周建忠言传身教做人道理也感慨颇深,性格内向的他有时候见到人不打招呼,周建忠也总是耐心地鼓励开导他。

不管工作多么忙,周建忠都会抽空与学生促膝交谈,学业上的指导也许两三句话就说完了,更多的是把他自己体会的做人做事道理告诉学生。而每次如有所得,他也会把内容编辑成短信,发送给每一位学生。

“我希望学生们爱读书,但不是读成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首先要想办法养活自己,然后再谈理想。人只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身体生命的某种独立,方能取得精神生命的独立。”这句话周建忠在多个场合都有谈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去年开始周建忠会隔三差五的在楚辞研究中心与学生召开沙龙,他说:“我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开个沙龙,不限于讨论学术问题,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越来越不如从前,所以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我平时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更好应对生活提供一些借鉴。”

百年基业,教书育人。“50岁之前,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50岁以后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人才上”,周建忠老师身上散发着坚毅自信与蓬勃朝气。

(吴守拙)

周建忠教授悉心指导学生。


周建忠教授在课堂上授课。


周建忠教授传神讲授。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