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藜聚侗乡 支短情长-米乐app官方

2013
分享

发布时间:2021-08-09 08:57阅读次数:2013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陈妍

从上海到桂林,从高铁到乡村大巴,从熟悉的平原转为陌生的崇山峻岭。窗外的风景一再变换,这是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学子从2014年到2021年,坚持了七年的支教之旅。和往年一样,今年7月10日,伯藜学社暑期支教团19名师生,抵达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知了小学,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暑期支教活动。这也他们与知了小学第四次相遇。

 

在伯藜下成长

“作为一个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我深知其中的不易,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侗族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轻松些。”七年前,南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杨晓雷第一次在知了小学创办了暑期兴趣班,从此开启了伯藜学子的支教之旅

七年来,支教团队的足迹遍布广西、河南、甘肃、贵州等地区,为当地的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了山外的风景。

知了小学创建1961年,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200人,设6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由于学校建设在山顶上,崇山峻岭成为学校与外界最大的阻隔。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提出,知了小学的教学面貌得以改善2018年秋季学期起,知了小学创新实行期末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猪肉,当孩子们喜捧奖状和猪肉合影的图片发出后,知了小学立即成“网红”。“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教育优先。读书是走出大山最好的捷径,感谢通大伯藜支教团多年来对我们的支持。”知了小学校长张世杰说。

看到学校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伯藜支教团成员倍感欣慰。支教多年来,一届届伯藜学子不仅经常给学校捐赠教学设备与书籍文具,帮助学校改善教学环境,还紧跟时代步伐,为当地师生带去新知识、新思维、新理念,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知了小学的发展真是一年比一年好!”带队老师刘逸巍由衷地感慨道。

耳濡目染着学长们为知了小学的发展做出的努力,我也希望可以像他们一样,为当地教育增添更多的动力,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身为本次支教团团长,来自南通大学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宋梦冉更加坚定了自己支教的初心。

 

播撒希望的种子

作为国家一级深度贫困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在2020年11月真正实现了脱贫摘帽。经过几年的建设,知了小学教育设施大为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充足,基础教学得到有力保障。

虽然文化课教学有了起色体艺师资的短缺却成为学校发展的短板,这里的体艺课程开设几乎为零。“知了小学中只有一个篮球场,这是孩子们唯一的课外活动场地宋梦冉说。

为此,利用此次暑期兴趣班,支教团针对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艺课程,他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将报名参加兴趣班的130名学生划分为大、中、小、学前四类班开展教学。结合以往的支教经验,支教团以“发展兴趣爱好,提高学习动力”为目标,开设了科学实验、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武术等多门课程。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指撮一点,拳大一片。出拳如射箭。”这是支教团成员刘达给孩子们上武术课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炎炎烈日下,孩子们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回荡在校园上空,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老师,看我练得怎么样?”“老师,您再给我传授点妙招吧。”下课后孩子们总是围在老师身边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问题。“还有一次,杨天衣小朋友从家里抱着个大西瓜,从山脚一直带到山顶的学校说要感谢我们支教的老师。”孩子们的热情让刘达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支教的意义和价值。

除体育课外,支教团成员还格外关注孩子们艺术和科学素养美术课上,绕线画、砖石画、捏橡皮泥等手工制作课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惊喜,亲手制作的成品让他们体会到“小工匠满满的成就感;科学实验课上,志愿者们用有趣的实验现象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透过实验现象思考背后的原理……

多样的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样的课程真是太有趣了!”杨家敏是知了村芦笙的第四代传人,从小就立志报考民乐类学校,正苦于学习成绩不能达标,在听了这些课程后,她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她说,今后一定会好好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爱汇聚大爱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烈日当空、骄阳似火,虽是暑假,知了小学大班的教室里却飘荡着优美的旋律。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孩子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恰逢建党100周年,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伯藜支教团以“与党同心,藜聚侗乡”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和信仰教育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绘画课上,支教老师边画图案边向孩子们讲解五星红旗的元素意义。这顿时让孩子们对国旗变得肃然起敬。观看《大国重器》纪录片志愿者不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给孩子们讲解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以此让孩子们领略现代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观影结束后,每个孩子在便利贴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并挂在“梦想树”上。

了解到孩子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资源有限、没有目标、不能坚持等实际困难,支教团成员还通过歌曲《梦想起航》引入信仰教育,引导孩子们构筑自己的梦想,激励他们确立目标、直面困难、增长才干。

分别之际,知了小学的师生和家长设下侗族人最隆重的“百家宴”为支教团送行。孩子们则稚嫩的笔迹书写对支教“小老师”的感谢,其中一封这样写道:“校园的花因你们而盛开,校园的我们因你们的到来而欢笑。”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但这次支教之行将会成为我们一生最难忘的记忆”,宋梦冉说,“为了山那边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们一定会带着侗乡人民的深情厚谊,把支教路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陈妍 杨苑珊)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