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百十·献礼丨百十通大启新程 高峰建设向未来(上)-米乐app官方

2491
分享

发布时间:2022-05-26 10:47阅读次数:2491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余小乔

时光无言,标记奋进者的坚实步履。 

2021年,南通大学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高校、首批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新增2个esi前1%学科,9个国家级、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项、国家级人文社科项目28项;医学院位列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排行榜第27位、江苏省第3位。学校位列《2022中国大学评价》第106位,创下合并组建以来最好位次。 

2021年开创的新局面,映射出通大人在实干中致敬历史、在拼搏中开创未来的奋进姿态。2022年迎来党的二十大和建校110周年校庆,全体通大人更将胸怀“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历史宏愿,笃行不怠。 


强基固本 筑好人才培养“蓄水池”

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快速腾飞的今天,地方综合性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百十年办学实践,助力学校走出一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要特别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在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和家国情怀教育上下功夫,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校党委书记浦玉忠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要求。

在新学期第一节《大学物理》课堂,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周玲以牛顿在伦敦暴发鼠疫期间通过刻苦钻研获得系列伟大发现,导入微积分、矢量代数等贯穿于《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手段,并援引冬奥会场上运动员腾空翻滚的瞬时画面图片,指出用物理学原理可以解释这些动作的科学性,最终落定在“质点运动学”的章节讲解上。她说,这是自己为提升课程思想性、文化性和内涵性所做的专门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使命担当。 

实验室里,生命科学学院于丽娟老师在看到筛选出彩色菌种后,当即决定组织学生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菌、橙色微杆菌和大肠杆菌制作天安门、中国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微生物画,将专业课程与爱党爱国情怀深度融合。

围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老师们轮番登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并组织实施“课程思政主题活动月”。一堂堂有趣有料的思政课程,赢得学生纷纷点赞。

2020年底,一个名为“快乐虎”的抖音号诞生,很快就吸引了通大师生关注,至今已拥粉超2.5万,获赞10万。这是浦玉忠的个人社交账号,而他本人也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虎爷爷”。通过这个平台,“虎爷爷”帮助解决了学生们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中的难题。他选用这种既受学生青睐又接地气的社交平台主动发声,屏对屏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倾听学生心声,回应学生关切,真正做到了“学生的思想、需要和兴趣走到哪里,高校的德育、管理、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在做好学生思政教育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径: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特设创新创业活动课程,每年遴选资助100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突破传统学科专业框架,面向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推动研本互动,强化校院协同、校企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的实践教学改革;拓宽中外学分互认双学位项目类型和层次,与 26 个国家(地区)的 128 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

惟实励新,必有回响。学校获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0项;首获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赛金奖2项,实现历史性突破;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1 项,总获奖数刷新学校纪录;获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项,并列全国第一。


高端突破 提亮实学研攻“显示度” 

“真才造就,实学研攻,往绩可述,来绩无穷。”这是传承了百十年的南通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激励着通大人,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不辍前行、向上突破。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伤害,让通大科研人紧盯抗疫不懈探索。纺织服装学院姚理荣教授针对疫情用防护材料在高效防护、主动抗菌抗毒、高舒适等方面的需求,研发了理化装备适用的新型仿生材料,为高防护、高舒适和耐洗消个人防护装备研发提供关键材料,以此为基础申报的《基于纳米衍生的高效复合防护材料关键制备技术研究》课题,今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近日,cell子刊《交叉科学》发表了医学院陈罡教授团队治疗新冠肺炎的最新科研成果“过表达ace2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减轻新冠导致的肺损伤”。该发现可以为合作单位领航干细胞再生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基础医学理论基础,帮助他们尽快将ace2-mscs投入到临床实验中,以达到确实抗疫的目的。 

在南通大学,越来越多的教授将自己的科研创新从实验室“走”进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仅化学化工学院,2021年就在《先进功能材料》《化学工程杂志》《材料化学a》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一区论文25篇,其中以南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nature index论文9篇。 

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今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发文章,由顾晓松院士领衔的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可降解材料与神经组织工程领域的全球研究机构中排名第12位,在该领域的中国研究机构排名第4位。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信息研究所根据生物可降解材料与神经组织工程领域2001—2020年间的文献检索与医学信息学分析得出,也是对院士团队过去30年潜心开展生物可降解材料与神经组织工程创新性研究的最好总结和最大肯定。 

与自然科学的高显示度相比,对标追赶的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今年3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公布,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长春团队的《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左学金团队的《以深化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研究》喜获立项。这是南通大学历史上人文社科高层次项目的重大突破,是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近三年,学校有效整合优化每一个文科学院的核心能力和资源,科学规划学科方向和布局,实施项目申报和成果产出双轮驱动,在国家级、省级社科项目立项数上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各级各类项目立项全覆盖。

科研的突破离不开高水平学科建设。近三年,esi前1%学科年均增长1个。过去一年,学校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12个学科入榜“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6个学科入榜“2022 us new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同时也收获了一批高水平成果:获批国家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0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6项,获人文社科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项目31项。  

(未完待续)

我校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专业课堂。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