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学子献爱社会,福利院内照护老人。”这是体育科学学院研17姜玉桐同学收到的南通市开发区敬老院锦旗,也是她一生难忘的荣誉。姜玉桐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到敬老院做义工,照顾老人,获得了老人们极高的赞誉。
“寒假的时间对我来说很充裕,我不想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想做一些不一样的、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就想到了到敬老院做义工,这是一次锻炼,也是一个献爱心的好机会。”谈起做义工的初衷,姜玉桐坦言道。今年寒假,她在网上查到了南通市开发区敬老院的地址和m6米乐app登录的联系方式后,便直接上门说明了来意。
“我真的很佩服这个小姑娘,敬老院的老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她不怕苦不怕脏,像对待家里的老人一样,耐心的帮助他们,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让我觉得非常感动。”南通开发区敬老院护理部主任顾惠忠对姜玉桐的“毛遂自荐”既惊讶,又很欣慰。他并没有特别指定给姜玉桐什么工作,只是带她去参观老人的住所,介绍老人的情况,告诉她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就好。
寒假两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可对于敬老院老人们而言,姜玉桐的到来,就像一束冬日温暖的阳光。她会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剪指甲,打扫卫生,念书读报,陪他们聊天。她把每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喜好记在心里,和老人们建立起了一种超乎血缘的亲情。姜玉桐逐渐成了敬老院里的熟面孔,成了老人们的期待。在这过程中她也学到了很多,从一位腼腆不善言辞的女生,蜕变成了一位善于沟通,阳光开朗的女孩。“这是我和老人们一起做的手工,有花还有小挂饰。我们做小动物手工的时候这些老人还会提要求呢,让我做一个他们生肖的小动物,所以我还得提前做做功课。”姜玉桐拿出手机展示着她拍的做手工的照片,言语里是掩盖不住的兴奋。
“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也遇到很多的困难,有些老人不太愿意和陌生人交流,本能的排斥。有些老人年龄大了,口齿不清,和他们交流就需要很多的耐心,像哄小孩一样。”姜玉桐说道。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患帕金森病的老爷爷,说话很困难,可他想要和姜玉桐交流。他便一笔一划地把自己的话写下来。他的手已经不太灵活了,姜玉桐便在一旁耐心地陪着他,慢慢理解他的意思,耐心地和他沟通。每当这时,老人都会显得特别开心。这份喜悦很浅,在寻常人的生命里,浅淡到不值一提,在姜玉桐的眼里却很重,仿佛是一枚勋章,是对她最好的嘉奖。
“有一位老奶奶,腿脚不是太好,但是我每次一来,她只要看到我,就会立刻拄着拐杖来迎接我,拉着我的手问我今天做什么,那时候我就在想,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现在每周,姜玉桐仍然会抽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去陪伴老人,陪他们聊天,做手工,打扫卫生,读报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带去最简单的温暖。
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子女不在身边,唯一的寄托,或许就是姜玉桐这些素不相识的孩子们陪伴的短暂时光。这种无关金钱无关利益的要求,却恰恰是最难做到的。姜玉桐的坚持,显得难么难能可贵。正如她所言,“志愿服务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用不长的时间,做了一辈子难忘的事。这是我理解的‘莫文隋’精神,也是我希望一直坚持传承的信念。我也相信,用善意去对待这个世界,收获到的一定是更多的善意。”
(校报学生记者 赵恒)
体育科学学院研17姜玉桐同学在敬老院做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