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育科学学院研17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徐洁,也是第五批青海海南州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支教团的代表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在青海支教的故事与感受,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一起来关注青海等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
从青海海南州支教回来,转眼已经六个多月了,支教的日子仿佛还历历在目。2018年8月29日,我们从苏州火车站出发横跨大半个中国,历经了30多个小时,于30日下午五点抵达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此时,海南州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早已热情地等待着我们一行人的到来。
支教团除了我,还有9名成员,分别是教育科学学院的邵典、李一矾、范沈艳,理学院的陈婷、王华星,生命科学学院的魏亚茹、陆海燕,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王慧玲以及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朱梦丽。我们分别被分在海南州的共和县、贵德县以及贵南县的各个中小学。虽然都是女孩子,但在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我们不喊苦也不怕累!
我支教的地方是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36名,在校学生2474名,为贵德县三河地区普通学校中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学校里的孩子们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因此,这里的老师不仅仅是老师,更像是家长。
我担任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在支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对他们做了一次小测试,结果超出我的想象。其中有一个班全班51人,及格的只有26人。90分以上的只有5人,最低分23分。我在想,到底是我教得不好还是他们基础太差,于是我开始和每个人进行单独谈话,希望找出其中的原因。最终我发现,这些寄宿的孩子很难接触到外部信息,在他们眼里,念书可有可无。有些孩子看到身边的人通过打工挣到钱,就特别羡慕,便想要辍学打工。而且他们对普通话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弱,有时我上课的语速太快,他们就会听不懂。于是,我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有意识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提问不在状态的同学。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也有意无意地向他们灌输读书的重要性,有一次我给他们放通大的宣传片,告诉他们南通大学就是我的学校时,他们兴高采烈地跟我说:“老师,你的学校真好看,我以后也要考上南通大学!”我不知道这是否能真正转变所有学生的思想,但是只要有一个孩子改变了,我的努力就值得了!另外,我将51个人分成8个学习小组,成绩最好的为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成绩从刚开始的倒数第二,到期中考试时的第三,再到最后期末考试时的第二,班风学风也在不断转好。
支教的日子里,经常会有小家伙一声不响地夺过我的水壶,接满了水送回办公室;办公桌上,也经常会有孩子们偷偷省下的营养餐……元旦那天,我收到一束束用彩纸叠的小花,讲桌上也摆满了孩子们做的卡片,上面写满各种祝福的话语,那一整天,我都沉浸在为人师的幸福里……
那半年,从夏末到深冬,我与97个孩子相处的所有记忆都深深烙在心里。那半年,我参与了他们的青葱岁月,他们也陪我走过了我的青春。那段两千公里的旅程,那段梦幻一般的经历,让我永远记住了壮丽辽阔的青海,记住了那片蓝天白云绿草地,记住了站在高山之巅向着天地祈祷的僧人,记住了公路上悠闲自得的牛羊,记住了学校里那群质朴又淘气的孩子,记住了那些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老师,记住了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记住了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
这是一趟没有遗憾的旅行,我怀揣着热血和好奇来到青海,最后带着满足和不舍与它挥手作别,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们参与到支教过程中,助力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